|
|||||||||||
|
|
舌尖上的美味之絳州羊雜懶 | ||
|
||
新絳縣古稱絳州,位于山西省西南部,臨汾盆地西南邊緣,北靠呂梁山,南依峨嵋?guī)X,汾、澮二河穿境而過。絳州是座歷史悠久的古城,春秋時曾為晉都,戰(zhàn)國時屬魏。南北朝時,北魏置東雍州,北周明帝改為絳州。隋開皇三年,州治從玉壁遷至今縣城處。辛亥革命后廢除州治改稱新絳,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,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國家級文化名城。行走在這座文化底蘊厚重的小城,琳瑯滿目的美食數(shù)不勝數(shù),但有一種火遍河東、名揚三晉的美食,你不得不嘗,那就是新絳羊雜懶。 頗具傳奇色彩的小吃 羊雜懶聽起來蠻奇怪的名字,傳說與忽必烈的南入中原有關。 相傳元世祖忽必烈南下由山西入中原,行至曲沃縣之時,隨軍南下的忽必烈的母親“四帝之母”莊圣太后染病,于是曲沃縣城的名醫(yī)前來診治。其中一位名為許國楨的醫(yī)生醫(yī)術高超,藥到病除。 這位許醫(yī)生的母親善于烹飪,看到蒙古人只吃羊肉而將羊下水丟棄覺得可惜,于是就把羊下水帶回家洗凈、煮熟、熬成湯,太后偶然嘗了一碗,大加贊賞,賜名此湯為“羊雜酪”,于是便流傳開來,成了羊雜割。 也有傳說羊雜割是明末清初時,山西的醫(yī)學家傅山發(fā)明了一道滋補去病的八珍湯,后將此配方傳給了一家經(jīng)營羊肉羊雜生意的李性老板,李老板將配方與羊雜結合,做出了這道美味的小吃。
圖:莊圣太后、傅山 羊雜懶的介紹 “雜懶”的發(fā)源地在曲沃,“(羊)雜懶”的本名是忽必烈母親賜名的“羊雜酪”,但“雜懶”一音卻是出自襄汾的永固鄉(xiāng)。襄汾的“雜懶”,一直以來以汾城鎮(zhèn)高一村的為最有名,現(xiàn)在又開發(fā)出了“高一羊肉鍋子”這一品牌。上世紀八十代初及后三十多年間,襄汾縣城里最為有名的是永固鄉(xiāng)老郭家開在老街西頭的羊湯館,相當火爆。配以羊雜碎而食用的羊湯,因地域不同又被叫作羊雜、羊雜碎、羊湯、羊雜湯、雜割、羊雜割等等,但山西的新絳人卻叫之為“雜懶(音zǎ-Lān或cǎ-Lān)”。雜,襄汾汾城片的方言音為zá,汾城鎮(zhèn)往東往南區(qū)域的音cá,新絳縣域、稷山縣域的亦多音cá。 羊雜懶,現(xiàn)今只是個尋常物。但在物料匱乏的舊時代絕對是個豪華奢侈品,根本不是普通人能隨便吃上的。先前的人們是不食動物下碎(如羊雜、雞雜、鴨雜)的。及至元蒙古軍到了曲沃、許母和元莊圣太后聯(lián)手發(fā)明了“羊雜酪”后,人的們才知道羊雜不但能吃而且還能配合羊湯做成羊雜酪這種美味。待蒙古軍南走以后,便有人在曲沃這個交通要道口支起了羊雜酪攤子,賣起了羊雜酪。但舊時百姓路邊開店比較簡單,多是只支攤子不掛牌,口耳傳聲就是廣告。 因是變廢為寶、制做簡單、物美價廉,故效仿而開店者、慕名而去食者大增,推動了羊雜酪文化(以曲沃為中心)向南北西三個方向傳播開去。 曲沃向南向北乃通暢官道,以酪的本音lē或其極近音(割gē、可kē)傳播,F(xiàn)統(tǒng)稱羊雜割。曲沃向西一線,首家店或就開在汾河大轉(zhuǎn)灣西北岸的永固鄉(xiāng),因與曲沃大河相隔、出現(xiàn)言語變音,把“雜酪”聽為“雜懶”音,就以“羊雜懶”為名開始了經(jīng)營。也從此引領了自襄汾(時為永固)往西的整個西線區(qū)域【襄汾永固→襄汾趙康→絳州(今之新絳縣城及北部區(qū)域)→稷山縣域→河津→黃河東岸】皆以源頭之音“羊雜懶”而稱呼“羊雜湯”了,傳至今日無變。 絳州之羊雜懶 “太原頭腦西安泡,新絳羊湯也蠻好”。新絳人把“羊雜湯”喚作“羊雜懶(音)”,一般說“雜懶”,是本地居民喜愛的早點之一。 羊雜懶,顧名思義,謂羊體部件多、煮得爛。烹飪方法是:事先將煮熟的羊肉、內(nèi)臟(俗稱“羊下水”,包括心、肝、肺等)、羊血塊切成薄片,當場以整只羊骨架熬制好羊湯。食用時,按一定份量將羊雜盛入大碗,澆以滾燙的羊湯,添加些許蔥絲、香菜末,喜辣者放入適量羊油辣子,再就以絳州鍋盔或麻花,熱騰騰、香噴噴,味道極為鮮美,令人食而難忘。絳州羊湯與晉南其他縣市羊湯的不同之處,在于絕不摻雜豆腐、粉條、海帶等,粉條,油而不膩,清香爽口。目前,縣城尤以三女、邱家雜懶有名。每天早晨顧客盈門,一搶而空。羊肉、羊油、羊血、羊湯,含有較高脂肪、鐵質(zhì)和蛋白質(zhì),發(fā)熱量大,屬于熱性食物,所以,冬天人們特別喜歡吃。
圖:絳州之羊雜懶 以前,青草返黃、秋風乍起的時候,新絳的城鄉(xiāng)各地就有羊雜懶在賣了。賣羊雜懶這個行當在新絳本地被稱作擺雜懶鍋子的。一個很大的黑色沙鍋擺在爐子上,一鍋子雪白的融化了羊腦子的骨頭湯,里面翻滾著片得很薄的羊頭肉,擇骨肉,心肝肺腎;切成細絲的大腸,羊肚,百葉;比麻將塊還大的四四方方的血豆腐;還有指節(jié)般長短一咬就流油的油腸。上面漂著青白的大蔥轱轆,紅色的辣椒油。羊湯的香味充斥著街道,吸引著來來往往的行人。滿臉油光的攤主站在“骨都骨都’煮著的雜懶鍋子旁,一手拿粗瓷碗,一手拿一柄撇勺,邊舀邊不停的招呼客人。食客們都坐著小條凳,低頭趴在條案上,一手拿筷,一手拿餅或麻花,吃得滿頭缸氣,唏呀嗨呀……而這則體現(xiàn)了“羊雜懶”平民性的一面。
圖:鄉(xiāng)間羊雜懶攤 小時候的記憶里,雜懶只是逢集或者開過年有集會,才能喝到。那種味道,回味起來是無法形容的,F(xiàn)在條件好了,一到冬天,買一副羊下碎(或下水),自己煮雜懶。一副雜懶一家人能吃一個禮拜,配上羊油澆的辣椒,放點胡椒粉,在撒上香菜、蔥絲,那個美啊。一家人坐在一起,喝著熱乎乎的羊湯,其樂融融,好不快哉。
圖:家中羊雜懶 歡迎來關公故里——運城絳州,品嘗地道美食,羊雜懶。 |
相關新聞 |
·餃子飄香,喜迎冬至 ·流水迢迢湖水情 ·以知識為帆,行拼搏之舟 ·生命影響生命 ·智慧水務暨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培訓有感 |
收藏本頁 打印本頁 關閉本頁 |
|